寬敞整潔的街道,景色迷人的公園,干凈美麗的村莊……無論走在棗強的縣城,還是鄉鎮村莊,都會給你一個感覺——干凈整潔,讓人身心暢快、耳目一新。
黨的十八大以來,隨著棗強縣經濟社會各領域快速發展,城市建設經歷五年砥礪奮進,實現華麗蝶變,取得顯著成就。2014年成功創建省級園林縣城,2015年獲批省人居環境進步獎,2016年被授予全省首批“十佳潔凈城市”第二名,2017年榮獲省人居環境獎2018年順利通過國家級園林縣城初驗,被推薦為全市唯一一個國家級園林縣城候選縣城……2019年咬定目標加油干,追夢路上再出發,奮力爭創國家級園林縣城、全國綠色文明城。
一個個榮譽代表著過去,國家級園林縣城、全國綠色文明城的奮斗目標面向未來,激發著棗強人民發揚工匠精神,做好城建文章,把棗強建設成為人民滿意城市的美好愿望。
繪就城市建設新篇章
一張藍圖繪到底,畫就棗強新天地。
近年來,棗強縣將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、建設人民滿意城市作為城市發展的重要遵循,縣城建設進入了歷史上發展最快、環境最優和老百姓口碑最好的時期。
走進棗強縣地下綜合管廊,你會驚嘆一個縣城會規劃建設一個這樣的工程:四橫四縱的綜合管廊工程設計總長度為9072米,總投資8.94億元,南北走向管廊長5160米,東西走向管廊長3912米,主體耐火等級為二級,鋼筋混凝土結構,設計年限為100年,設計為干支綜合型管廊,分為燃氣艙、綜合艙、電力艙,容納管線有燃氣管、給水管、再生水管、熱力管、中壓電纜和通信電纜。
始終堅持實施“小縣大縣城”戰略,主動對接衡水生態宜居濱湖園林城市定位,確立了“西進、北拓、東抑、南限”的發展走向,積極承接衡水主城區功能,先后投資7千萬元,聘請上海同濟大學、青島北洋設計院等國內頂尖設計團隊,編制完成棗強縣城鄉總體規劃、西部生態新城及舊城控制性詳規、棚改、給排水、供熱、地下管廊等各類專項規劃近20項,被確定為全市“多規合一試”點縣。
新城建設和老城改造同步推進,在老城區,北部董子片區、南部丁莊片區一幢幢高樓拔地而起;在西部生態新城片區,7平方公里的京津冀智能制造產業(棗強)轉化基地、3.5平方公里的城市綜合體、1.5平方公里的教育園區順利完工,縣城中部行政經濟中心的新經濟增長極地位日益突出。幾年來,縣城規劃面積增長2倍,達到31.45平方公里,建成區面積達到15.85平方公里,常住人口達到14.2萬。
立足完善城市配套,全力提升縣城承載能力,一河兩湖景觀帶、南渠公園、北渠公園、全民健身中心等一項項重大民心工程相繼竣工,實現生態變遷,彰顯文化積淀;果蔬市場、集貿市場等便民市場相繼投入使用,雨污分流全面完工,小街小巷改造提升工程持續推進,建城區實現集中供熱全覆蓋,縣城居民的幸福感、獲得感全面提升。
新城的崛起、老城的復興,書寫著棗強縣城建設砥礪奮進的歷程,開辟了生態美麗、宜居宜業的新天地!
打造宜業宜居生態城市
民之所望,便是政之所向。棗強縣把以人為本、尊重自然、傳承歷史、綠色低碳等規劃理念,海綿城市、智慧城市、綠色城市、旅游城市、園林城市等功能要求,融入城市規劃建設全過程,堅持“綠水文”互動、“產城教”融合發展,提升內涵品質,建設宜居之城。
“以前這里垃圾隨處可見,氣味難聞。現在,它搖身一變成了大公園,水清草綠、小路通幽、樹長花開……”清晨,到一河兩湖景觀帶晨練的張先生滿臉笑容地說。森林公園、濱河公園、南湖公園、北湖公園等,棗強縣成了綠的天地、花的海洋,人民生活幸福指數不斷攀升。
見縫插綠,還綠于民。按照居民出行“300米見綠,500米見園”的要求,大力實施公園、廣場、節點補綠增綠、環城綠美廊道工程,見縫插綠地增建了儒園、怡園、靜汐園等系列小游園10余處,打開綠色開敞空間。全縣園林綠地面積576.7公頃,縣城建成區綠地率36.38%,綠化覆蓋率41.14%,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2.74平方米,均超過國家級園林縣城標準。
以水為脈,親水自然。發揮衛千渠、索瀘河獨特優勢,建成兩條各綿延10公里的近水親民景觀帶,最大限度維持了原有地貌和植被,增加了縣城的韻味和靈氣,形成了綠樹成蔭、花團錦簇、清水繞城過、兩岸景色新的絕佳美景。
文化鑄魂,形神兼備。傳承弘揚“大一統”思想的董子公園,全省首家集尋親旅游、文化館藏于一體的移民文化園,融合文化滋養、民俗欣賞、旅游購物、創客空間、健身養生的民俗文化步行街,致力于打造儒學研究教育基地的大原書院相繼建成,使“看得見山、望得見水、記得住鄉愁”在棗強成為現實,文化成為棗強縣城的閃亮名片。
“綠水文”互動,“產城教”融合,提升了城市內涵品位。占地125公頃、承載海綿城市理念和地下管廊功能的西部教育園區建成投用。位于縣城的京津冀智能制造產業(棗強)轉化基地、省級經濟開發區、中小企業創業園,助力衡水創新港建設,積極承接京津冀高新技術企業、高端智能裝備制造項目落戶,搭建起創新驅動、協同發展、加快“京研冀造”的廣闊平臺空間。
立足城市“精細化管理”
在棗強縣城,一枝一葉、一園一景無不彰顯著獨具匠心的繡花技藝。棗強縣的大街干凈了,景色美麗了,如何把這些成果鞏固發展下去,棗強縣在城市“精細化管理”上把文章做足做大。
棗強縣秉承“把縣城當做自己的家來打理”的理念,探索創新的“十個一”“八劑良方”“四化并舉”等精細化管理模式,管中求精、管中求細,經驗做法多次得到省領導批示,在全省各地推廣。
實施“以克論凈”深度保潔模式,城區道路機械化清掃率實現全覆蓋,清掃時間日均不低于18小時、地面垃圾停留時間不超過5分鐘、每平方米浮塵不高于5克。沿街店鋪的卷簾門、道路護欄、花箱、果皮箱、公交站牌等更是每天人工擦拭、每周集中沖洗,保證了道路的整潔靚麗。
探索治理城市“牛皮癬”十項機制,對亂貼亂畫的小廣告進行拉網式清理,從張貼到清除不超過1個小時,城市“牛皮癬”頑疾在棗強無處遁形。城管24小時不間斷、無縫隙巡邏執法,做到了時時有人管、事事有人管。
廁所革命走在全市前列,讓群眾“方便”更方便,近年來新建公廁42座,對原有33個公廁進行改造提升,縣城廁所全部實現了通水、通暖、通電,設置老年人扶手、殘疾人通道,實行全天候專人保潔,公廁清潔率達到100%。
大力推行“路長制”,住建干部包片、包街、包段、包點,任務落到人頭上,人員釘到路段上,實現監管無盲區、全覆蓋。女子執法中隊“剛性管理、柔性執法”,以特有的親和力、感染力,靈活運用“說、勸、引、幫”手段,把溫情執法、陽光執法、步行執法、親情執法理念,貫穿到城市管理全過程。
精細化管理實施以來,縣城越來越潔凈,處處展現出和諧之美,每一條街道都是城區的顏值擔當,每一座公園都飽含著滿滿的內涵氣質,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一路飆升。
譜寫統籌發展新篇章
城鎮化是一個自然歷史過程,涉及面很廣,要積極穩妥推進,越是復雜的工作越要抓到點子上,突破一點,帶動全局。勇于走出“就城建抓城建”的定勢,堅持城市由人民共建、成果由人民共享,不僅要把城市建設的漂亮,街道打掃的干凈,也要讓全縣人民實現脫貧、解決好民生實事,才是棗強人民共同的夙愿,是新時代棗強城建發展的主旋律。
積極投身脫貧攻堅,瞄準“兩不愁三保障”目標,安排危房改造資金2000余萬元,完成危房改造1651戶,全縣3000余名貧困群眾實現了“安居夢”。
傾力辦好民生實事,補齊民生短板。棚戶區改造、保障性住房、污水處理廠、縣城道路改造、學校新建改建和全民健康工程等,無不體現著城建工作的民生情懷。
助力鄉村振興戰略,大力實施精細化管理延伸工程,完成了王均、唐林、肖張3個鄉鎮及沿線美麗鄉村建設,對171個村的農村生活垃圾進行集中統一治理,成功打造了“全域版”潔凈新棗強。不僅如此,在文明城創建、招商引資、掃黑除惡、信訪維穩、安全生產、環保治理等工作中,城建工作更是發揮了不可替代的平臺作用,借助街區圍擋、公益廣告、定點廣播、流動巡邏車等,打造別具特色、永不落幕的宣傳展示窗口。
東風浩蕩滿眼綠,萬里征程催人急。新時代,再出發,棗強縣將以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目標,以務實重干的責任擔當、拼搏競進的奮斗姿態、持續領跑的堅定自信,不斷譜寫縣城城建發展的嶄新篇章。